【非凡十年】工学院:十年耕耘结硕果 踔厉奋发谱新篇

发布者:yuanjia发布时间:2022-11-07浏览次数:928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学院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凝练学科方向,深入推进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党建引领、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奋力开创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用奋进之笔书写学院非凡十年的美丽篇章。

培根铸魂,党建思政高质量发展

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线上买球(China)官方网站党委工作部署,聚焦落实“立德树人”“强农兴农”根本任务;围绕“五个到位”“七个有力”“四个合格”建设目标,聚焦“强化政治建设、突出问题导向、完善引领机制、推动事业发展”总体要求,按照“分层、分类、分众”建设思路,打造“活力党建”,高位推动党建“三化”建设,筑牢“四梁八柱”;打造“融合党建”,创建“匠心琢玉”工程党建品牌,聚力“质量攻坚”,进一步引领和带动师生党员“作示范、勇争先”,凝聚全院师生合力、增添事业发展动力,以高质量党建促进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线上买球(China)官方网站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学院不断擦亮文化特色,凝练出“精工治学、明德笃行”学院精神。2021年,在全省高校党建“三化”建设中被列为示范观摩点,教工第四党支部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先后获得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三育人”先进集体、“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1名党支部书记获得“新时代赣鄱先锋”之“一心为民好支书”称号,4名党员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名党员获得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学院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由学院党委顶层设计,团委具体指导实施,强化“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学院团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学院团委通过开展“两红两优”评选,增强团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学院团委连续4年获评校级五四红旗团委1名教师团干获评全省优秀共青团干部,1名学生获评全省优秀共青团员;1名教师团干、2名学生获评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3个营队获评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服务队。学院连续5年获得校就业先进单位,考研升学率净增29%、连续2年获得校征兵先进单位。学院组建义务维修队连续十年在周边社区维修电器,被大江网、中国青年网转载报道。

强基固本,人才培养焕发新貌

学院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深化“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改革,深入探索“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构建“引领塑新魂、考研促学风、实践提质量、体育健身心、文明促新风”的学生工作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十年来,在线上买球(China)官方网站的关心和帮助下,学院育人条件得到大力改善。老师们搬进了新的办公大楼,新建了工程训练中心,新增办公教学面积2万余平方米,装修了新的农机小院,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为专业教师搭建了“双创”平台,切实提升了学院师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夯实“硬件基础”之余,学院锐意创新、优化“软件设施”。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对3个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修订了3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新工科+新农科”的特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坚持青年助教导师制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近年来,累计引进博士16名,农业机械教学团队获批“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名教师荣获“全国十佳优秀农机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江西省“金牌青年教师”,3名教师获大北农教学精英奖,7名教师获得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3名教师获全国农业工程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学院鼓励师生组建团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积极实施以研促教、以赛促学,育人成果显著。学生获国家级奖项80余项、省级210余项,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大赛全国三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大赛全国三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江西赛区特等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江西省普通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入选江西省一流特色专业,建设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稳居线上买球(China)官方网站前列,考研录取率达35%以上,多年持续增长。

矢志奋斗,学科建设彰显特色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推进学科建设进程中,学院秉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学院注重夯实学科根基,优化学科布局,按照抓创新、扬特色、上水平的基本思路,坚持产业导向,凝练方向、强化创新、突出特色,紧密结合农业工程发展国际前沿和红壤低山丘陵区农业工程技术需求,围绕产业链汇聚创新链,打造科研优势,推动学院的学科发展向一流学科集群汇聚。十年来,学院瞄准双季稻、柑橘、白莲、油茶等区域特色作物和生猪养殖产业,集中对信息感知、机械化生产与初加工、养殖装备开展科技攻关,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解决农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孜孜不倦的奋斗。过去十年,学院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级项目110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期刊论文19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29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45件。学院共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5项,研发的水稻精量直播机、无人机飞播、莲子剥壳去皮通芯等5项技术成果成功实现了转化,转化金额共计515万元。

学科加强工农交叉、技术融合,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深化科教、产教、校地融合与协同育人机制,新增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点,新增1个江西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获评1个“全国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特色基地”,1名研究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研究生学位论文抽审合格率100%,获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与毕业生数之比位居全校第一。

产教融合,社会服务走深走实

近年来,学院强化责任担当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心系“省之要者”,鼓励师生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切实把强农兴农使命放在心上,把护卫国家和江西省农产品安全责任扛在肩上。学院强化地方服务工作走深走实,依托自身专业优势,以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以知识链对接服务链,围绕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破解企业技术难题、提升行业产品创新能力、联合承接科技攻关任务、开展农机示范与推广培训等方式服务社会,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推动校地协同发展。

学科骨干教师积极为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言献策,牵头制定了《江西省水稻机械化直播生产技术规程》。指导专业学生牵头组建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用示范与推广应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帮扶与技术培训。每年分别在都昌、吉安、新建、袁州等21个县(市/区)开展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用示范与推广应用,累计示范面积2千余亩,组织召开了现场观摩与培训会20余场次,培训地方农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农机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等18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 余份,辐射推广7万余亩,助力江西农机化水平提升与脱贫攻坚成果,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被评为省级优秀服务队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向未来,全院师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提升育人能力,深化内涵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努力开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线上买球(China)官方网站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工学院    审核:周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