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达,1920年9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长兴县包桥乡郭家村,1941年夏考入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42年6月12日,在江西泰和县参加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日前线江西樟树进行战地服务。1942年7月7日,与姚名达教授一起牺牲在江西抗日前线新淦县石口村,享年22岁。
1942年7月中旬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江西百姓、国立中正大学全体师生无比悲痛,纷纷沉痛悼念姚名达烈士、吴昌达烈士。1943年3月25日,国民政府对两位烈士明令褒扬。1988年3月16日,吴昌达经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8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吴昌达革命烈士称号。
英雄已逝,但其灵魂永远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其崇高品格永驻在中华大地上,其精神永远激励着后辈青年奋勇前进。
矢志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朽
1939年4月20日,吴昌达作《倭难记》,记录了日寇暴行,激励国人勿忘国耻。他写道:“回忆往昔,痛恨丛生。未能将所历、所见、所闻,一一记述,只能作一鸟瞰,写其大要,不知何日吾长兴父老方得脱此水火而登衽席也。”
1942年6月12日,在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成立大会上,吴昌达起立发言,他毫不留情地指责那些怕敌怯死的人们,他更慷慨激昂地申论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在大敌当前时的责任。
据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员郑唯龙回忆,1942年7月6日和7日,姚团长带着十一人前往新淦县,一路上都是吴昌达带头先锋,为不影响士气,他还小声哼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1942年7月7日夜,吴昌达面对日寇:“我们跟他们拼!我们拿生命贡献国家的时候到了!我们死了也光荣!”
战地服务团员钟腾初死里逃生后悲伤道:“昌达,你的死,已尽了国民的本分,对祖国,可以说问心无愧了!你的死,已使每一个有良心的人流下了感激的眼泪!你的死,已启发我们同学更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
家国一体的崇高信念不朽
原中正大学政治41级罗良俶回忆,“君有志于农,云‘予之志愿在于将来从事西北农业志开发’”
年轻的吴昌达在写给父母的信中立志“习农报国”,他写道:“男欲习农,说来话长。柏家村有一图书馆或民众娱乐室,则男决不会被迫而作方城之战(打麻将)。吾乡若有真正良好之民众线上买球(China)官方网站、民众阅览室或清洁茶园,内有书报、无线电、留声机等,则劳农们必能麋集乐受高尚之熏陶,而赌不禁自禁矣。” “更发现劳农生活水准之低劣,犹过18世纪之生活,和许多劳农受他人所加之痛苦,求改善促进之心愈切、而志趣定焉。今日中国固未见一成功之农场,焉知明日也无一成功之农场。更为实现男之志向,并拟自修农业”。
考入中正大学畜牧兽医系后,吴昌达在给爱妻的信中,幽默道:“我读的是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学的就是养鸡、养羊、养其他的畜牲。还有就是当牛郎中(兽医之意思),你可以直接告诉人家:‘他在学牛郎中’”。
爱民爱同学的奉献精神不朽
据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成员晁梦奇回忆:“君家虽富有,然生性俭朴,刻苦耐劳,对人诚恳,见义勇为……”。
同学钟腾初回忆,在战地服务团时吴昌达常说:“我们不要让工作驱迫我们去做,我们要自动地去找工作做。”有时吴昌达发现同学言论和行为缺点时,他会毫不客气地指出,语气辛辣且不失善良规劝。他会自言自语道:“同学们一定会原谅我的,因为我自问不是为个人好恶,完全是为了工作的缘故。”在服务期间,有时下着小雨,同学们偷懒,他就说:“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哩!我们早一点去,早一点回来,一点细雨有什么要紧!”。
服务团团员周槐庭回忆,1942年7月6日在服务团与日寇即将遭遇之际,吴昌达特别勇敢和机敏,并道:“别怕,让我换上便服走在最前面搜索,你们跟着我走,当我用手做着特别姿势时,你们立刻散开!我们不能活活地全死在鬼子手里!”
没有黑暗,怎见得光明可爱!没有平凡的“死”,怎显得出壮烈殉难者“死”的价值与光辉!感恩千千万万的“吴昌达烈士”们,是你们的热血与牺牲,才让我们过上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我们一定会将您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让中国强大!让山河无恙!让人民幸福安康!
作者:档案馆 刘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