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疫情之下如何上好这堂思政大课?如何结合疫情将青年学生导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3月22日,校党委书记黄路生院士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就上好战疫思政课为一线思政教师们点化迷津,解码新时代思政课难题。
以课堂为战场,从“四个转变”讲好战疫思政课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高校人才培养发挥着越来越突显的不可替代的政治作用。”讲台上,黄路生列举了疫情之下,纽约时报等国外媒体对待中国与欧洲的双重标准,“我们要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今后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把广大青年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上来,这样我们教出来的学生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黄路生说,思政课教师要转变从上至下的“倒豆子”式讲课,而是从下而上的“引上来”,吸引学生在思政课堂“抬起头”,这样才能真正的让理论入心入脑;转变从面到点的说教,而是通过由点到面的讲述,让青年学生心领神会;转变思想的单一灌输,而是从实践到理论的引领,让大学生口服心服;转变深奥地讲抽象理论,而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讲实故事,让思政课与青年学生同频共振,产生共鸣。
黄路生分析和解读当前抗击疫情斗争中彰显出的中国方案,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战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八方有难中国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中国速度”,科技战疫等一系列伟大实践,一个个最生动、最现实、最深刻的案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一定会帮助青年学生用看到的事实和学到的理论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正确答案,真正做到坚定“四个自信”。
以效果为导向,从“四个比较”讲好战疫故事
“讲好战疫思政课,关键是要获得听课的青年学生的广泛认同。”如何使战疫思政课与青年学生同频共振?黄路生提出,要从“四个比较”中讲好战疫故事,一是比较国际与国内两个战场;二是比较中西方制度与成效两种结果;三是比较中西政党的初心与使命两条道路;四是比较中西意识形态与政治立场两种目的。一线思政课教师要从抗疫故事中讲出我们的顶层设计、基层落实、突出成效、主要经验、中国方案。
黄路生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大考面前,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举全国之力救治患者,不惜代价、不计成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场史诗级的伟大抗疫实践正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最好阐释。讲好党的初心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引领青年学生读懂中国共产党,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坚定不移地支持、维护、尊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后,全体思政课教师表示,黄书记的讲课让大家豁然开朗,为上好战疫思政课指明了方向。今后要在思政课教学中落实好“四个转变”,在讲好疫情故事中落实好“四个比较”,帮助学生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道:宣传部 高芸 审核:杨峰